宁陕打造子午道文化品牌历史背景

作者:县作协 来源:县作协 发布时间:2018-01-25 13:19 点击数:

    子午道,也称子午栈道。是中国古代,特别是汉、唐两个朝代,自京城长安通往汉中、巴蜀及其他南方各地的一条重要通道。因穿越子午谷,且从长安南行开始一段道路方向正南北向而得名。历代都有修缮和线路变化。东汉及唐时期,均曾一度成为国家驿道,又被称为古代的西汉高速公路。子午道辟为驿道的时间虽短,但其所发挥的军事战略、交通运输、文化交流作用却十分重要。
军事作用:南北朝时期,西魏文帝的宰相宇文泰,为了争夺今安康地区,曾派大将军王雄由子午道南去攻占魏兴。明朝末年,陕西总督孙传庭曾令贺人龙等领兵,从子午道南下,攻打活动在秦岭山区的李自成、张献忠领导的农民起义军。清朝初年,康熙皇帝为了平定占据四川、汉中等地的吴三桂叛军,也曾派大将图海等由子午道进攻汉中。历史上著名的饶峰岭战役,是历史上能够准确把握子午道特点,诱敌上当的一个典型战例。同样,子午道子午道的军事作用也表现在子午关的设防上,东晋初年,割据关中的后秦姚苌,曾命郝奴为六谷大都督,隋唐亦在此设立,“关官”,唐朝政府,曾设置过南山五谷使,子午关为驻兵防守的要地之一。
    经济作用:据成书于唐高宗总章元年的《法苑珠林》记“子午关南第一驿名三交驿”,说明唐初子午道为驿道,沿途设置驿站。北宋时期,子午道仍是商旅由长安去洋州和金州的大路。清乾隆年间,陕西巡抚毕沅为了迅速传递发自四川的文报,不取连云栈道,而由子午道走递,较驿路可近七八日之程。随着对子午道频繁使用和对秦岭山区的开发,清代子午道上出现了宁陕厅这个县级城市及江口镇、洵阳坝、迎凤坝、两河口等重要集镇。
    文化作用:公元前一千零四十六年,周武王伐纣,一支打着“巴”字旗号部队,经子午道参与武王伐纣的最后决战;《战国策》载“张仪说赵王,秦一军塞午道。长安有子午谷,北山是子,南山是午,子午道秦南道也。”东汉的《石门颂》又载“高祖受命,兴于汉中,道由子午”《汉书、玉莽传》:“元始5年秋,莽以皇后有子孙瑞,通子午道,从杜陵直绝南山,径汉中”。在茫茫的历史岁月里,子午道历经风霜,流传着范雎、刘邦、王莽、诸葛亮、魏延、司马勋、杨贵妃、王彦、李自成、徐海东等著名历史人物的故事,留下李白、杜甫、白居易、孟浩然、杜牧等诗人的名句,还洒下了毛楚雄等革命烈士的鲜血。两千年的历史,两千年的故事,子午道留给我们现代的是一部厚重的文化资源。
    重要经地:子午道沿途保存着大量有关遗迹和历史文物。在长安县子午镇至宁陕县江口镇段间有遗迹十余处,宁陕县江口镇至西乡县南子午镇间有15处。其中:以月(河坪)太(山庙)公路20公里至40公里间存留的栈道、栈孔、古石阶路及碑刻遗迹为完整、重要。要地古桑墩、武圣宫、田母桥、梧桐寺、池河镇、饶峰岭等处亦多有实物遗存。
    肠子峡,位于秦岭主脊南坡,是关中入陕南的第一关隘。它象人体器官肠子一样,几公里长的路程迂回曲折,加之叠嶂的峰峦,是子午道必经之地。
    盐店街,是子午道盐商的重要驿站。位于江口镇,一座横跨江河的古石桥,志书上称为子午石桥,因子午道而得名。桥长三十米,三墩两跨,高出水面六七米与街道平行,雄伟壮观。
    古桑墩,位于月河与池河的分水岭腰竹岭上,是东去镇安道路的分岔口,古代子午道的“姜子关”、“翦岭关”均当设在附近。
    腰竹岭,据《水经注·沔水》记载,子午道上曾筑有“蓰阁”,“汉水又东合直水,水北出子午谷崖岭下,又南枝分东注洵水。  
    武圣宫,位于新矿(太山庙)与龙王乡交界处,宫址规模颇大,据清同治十三年(1874)修龙王庙时所立的石碑记“龙王显赫非一日,士庶之皈依已百年”,说明这里原来是四方行人憩息聚居之地。
    田母桥,在铁炉南约2公里,相传为一田姓寡妇捐修,是用一长约5.4米、宽1.49米的石条铺设。桥头有清道光二十九年(1849)三月九日立的石碑一块,上刻“田母桥”三字。
    西腰岭关,位于今西(安)万(源)公路165.4公里东南山岭上,岭上垭口处有设关的建筑遗迹。
    东腰岭关山下长安河中,有桥柱孔遗迹数处,表明子午道是由长安河西岸渡河上山通过腰岭关。
    平河梁,位于长安河与月河间的分水岭,海拔高度达2679米,山高林密,气温很低,不宜耕垦,居民极少。
    老城,曾是清代宁陕厅所在地,其南不远之关口,为宁陕县政府所在地,古时在此筑五郎关,为军事戍守要地。
    青草关,在今汤坪附近,置于山垭之上。
    结论:子午古道历史遗存丰厚,具有极大的文化研究和旅游开发价值。子午道新老线路变更均在我县境内,且最重要的路段和实物遗址也在我县境内。因此,挖掘和打造子午道文化对于拓展我县历史文化积淀、引领旅游产业开发、塑造城市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。